斷奶仔豬常見的疾病
斷奶是仔豬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同時也是仔豬面臨巨大應激的關鍵時期。斷奶后,仔豬需要適應從母乳到飼料的營養轉變,同時還要面對環境變化、免疫系統不完善等多重挑戰,因此容易引發多種疾病。以下是斷奶仔豬常見的疾病及其解決方案。
一、消化系統疾病
1. 斷奶仔豬腹瀉
1)病因:主要是由于斷奶后飼料成分的改變、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以及環境應激等因素引起。病原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等。
2)癥狀:仔豬出現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或灰色,可能伴有嘔吐、脫水、消瘦等癥狀。
3)建議:
預防措施:在斷奶前對仔豬進行補料,逐漸適應固體飼料;保持豬舍清潔干燥,定期使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進行消毒,可有效減少病原菌滋生。
治療措施:對輕度腹瀉的仔豬,可在飼料中添加止瀉藥物,如每噸飼料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對于嚴重脫水的仔豬,需及時補充電解質和葡萄糖溶液。
2. 斷奶仔豬水腫病
1)病因:主要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多發生在斷奶后1-2周。
2)癥狀:發病突然,病豬眼瞼、面部、頸部等部位水腫、共濟失調、抽搐、叫聲嘶啞、體溫升高。
3)建議:
預防措施:在斷奶前對仔豬進行疫苗接種;保持豬舍通風良好,避免潮濕和擁擠,定期使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進行環境消毒。
治療措施:發病初期可使用磺胺類藥物或氟苯尼考注射液進行治療,如磺胺甲噁唑,同時配合維生素C和葡萄糖溶液,緩解癥狀。
二、呼吸系統疾病
1. 豬支原體肺炎
1)病因: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多在斷奶后和保育階段發病。
2)癥狀: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生長緩慢,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3)建議:
預防措施:改善豬舍通風條件,降低氨氣濃度;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
治療措施:使用支原體專用藥物,如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或替米考星。
2. 豬流行性感冒
1)病因:由豬流感病毒引起,多在冬季和早春發病。
2)癥狀: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0.3-42℃,咳嗽、噴嚏,眼結膜潮紅,流鼻涕,食欲減退。
3)建議:
預防措施:保持豬舍溫暖干燥,避免溫差過大;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
治療措施:發病初期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板青顆粒等,同時配合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預防繼發感染。
三、神經系統疾病
1. 豬偽狂犬病
1)病因:由豬偽狂犬病病毒引起,多在秋冬季節發病。
2)癥狀:哺乳或保育仔豬感染后,死亡率可達80%以上,表現為痙攣、劃水、叫聲嘶啞,部分仔豬出現腹瀉。
3)建議:
預防措施: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種公豬每4個月免疫一次,后備母豬配種前4周免疫一次,經產母豬每年普免3-4次。
治療措施:目前無特效藥物,發病后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如使用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
2. 副豬嗜血桿菌病
1)病因: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常在斷奶前后和保育階段發病。
2)癥狀:發熱(40.5-42℃),呼吸困難、皮膚發紅、耳梢發紫、關節腫大、共濟失調。
3)建議:
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清潔干燥;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
治療措施:發病后個體治療可使用硫酸頭孢喹肟注射液或鹽酸頭孢噻呋注射液;大群治療可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粉、替米考星等進行治療。
四、其他疾病
1. 豬圓環病毒病
1)病因:由豬圓環病毒Ⅱ型引起,斷奶仔豬多發。
2)癥狀:發病豬持續消瘦、發白或黃疸,咳喘,腹股溝淋巴結異常腫大,免疫力下降,極易繼發細菌感染。
3)建議:
預防措施:對母豬和仔豬進行疫苗接種,減少病毒傳播。
治療措施:目前無特效藥物,主要以對癥治療和增強免疫力為主。
2. 豬鏈球菌病
1)病因:由豬鏈球菌引起,斷奶仔豬易感性高。
2)癥狀:發病急,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皮膚發紅,關節腫大,部分豬出現神經癥狀。
3)建議:
預防措施:保持豬舍清潔干燥,定期使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進行消毒;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
治療措施:發病后可使硫酸頭孢喹肟注射液加解熱鎮痛藥進行治療或大群添加阿莫西林進行投喂。
總結
斷奶仔豬的健康問題復雜多樣,需要從預防和治療兩方面入手。預防措施包括改善飼養環境、加強疫苗接種、合理調整飼料成分等;治療措施則需根據具體病因選擇合適的藥物。養殖戶應密切關注仔豬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疾病,以減少經濟損失,保障豬群的健康生長。
溫馨提示:“用藥時,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或者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上一篇:禽安卡拉病—心包積液綜合征之我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