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偽狂犬?。≒R)清零計劃:三步切斷傳播鏈
豬偽狂犬?。?/span>Pseudorabies,PR)是由偽狂犬病毒(PRV)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對養豬業危害極大。
一、豬偽狂犬病的特征
1. 病原與宿主特性
- 病原為皰疹病毒科的雙鏈DNA病毒,豬是唯一自然宿主,但可感染牛、羊、犬等多種動物。
- 病毒潛伏于三叉神經節,感染后可終身帶毒,并在應激或免疫力下降時重新激活排毒。
2. 臨床癥狀
- 仔豬(尤其15日齡內):高熱(41-42℃)、神經癥狀(抽搐、劃水狀運動)、嘔吐、腹瀉,死亡率可達100%。
- 母豬:流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繁殖障礙(返情率高達90%)。
- 公豬:睪丸炎、精液帶毒,喪失種用能力。
- 成年豬:隱性感染或輕微呼吸道癥狀,偶見增重減緩。
3. 傳播途徑
- 呼吸道、接觸傳播(如病豬分泌物、污染物)。
- 垂直傳播(胎盤、乳汁)及生殖傳播(精液、陰道黏膜)。
- 鼠類等嚙齒動物為重要傳播媒介。
4. 剖檢病變*
- 仔豬:非化膿性腦炎、腦充血,肝腎針尖狀出血點。
- 母豬:壞死性胎盤炎,胎兒體表出血。

二、防控措施
1. 疫苗接種
- 疫苗選擇:優先使用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如Bartha K61株),可區分疫苗抗體與野毒感染抗體。
- 建議免疫程序(具體免疫程序根據自身豬場情況結合檢測報告制定):
- 仔豬:出生當天滴鼻免疫,70日齡肌注加強(高感染壓力場可追加至50、80日齡)。
- 母豬:妊娠后期及產前加強免疫,每年普免4次。
- 公豬:每6個月免疫一次。
2. 生物安全管理
- 嚴格滅鼠,禁止犬、貓、鳥類進入豬場,避免與其他動物混養。
- 新引種豬需隔離觀察4周,血清學檢測陰性后方可混群。
3. 消毒與環境衛生
- 使用3%火堿、過硫酸氫鉀復合鹽消毒粉如衛凈美等消毒劑定期處理欄舍、工具及衣物。
- 糞便發酵處理,病死豬無害化深埋或焚燒。
4. 監測與凈化
- 定期用gE/gB鑒別診斷試劑盒監測種豬群,淘汰陽性個體。
- 后備母豬引入需陰性檢測,逐步替換陽性種豬群。
5. 管理優化
- 全進全出生產模式,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 飼料營養強化,避免霉變飼料,提升豬群免疫力。
三、特殊注意事項
新流行毒株防控:近年變異毒株出現,需選擇中和抗體效價高的疫苗(如清偽靈),并調整免疫程序以適應野毒感染窗口期。
緊急處理:爆發期間,全群緊急免疫并配合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
通過綜合免疫、生物安全及凈化措施,可有效控制豬偽狂犬病的傳播,逐步實現豬場凈化目標。
參考文獻:
Merck Veterinary Manual: Pseudorabies in Pigs
The Pig Site: Pseudorabi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seudorabies
Veterinary Research: Review of PRV
Pig Progress: Pseudorabies
APHIS: Pseudorabies Eradication
EU Legislation on Pseudorabies
中國農業農村部:豬偽狂犬病監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