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非瘟病毒在媒介中的存活

應《非洲豬瘟病毒在飼料、墊料和機械媒介中的生存及其在病毒傳播中的潛在作用》(GP/EFSA/ALPHA/2021/09)的要求,選擇相關飼料和墊料進行穩定性實驗。所有基質都被ASFV污染,并在5種不同的環境條件(-20℃、4℃、10℃、20℃和37℃)下保存長達9個月。使用實時PCR和病毒分離技術在不同時間點對重復樣本進行評估。此外,對三種類型的吸血節肢動物的可能作用進行了評估。
詳細研究了代表性節肢動物在以感染性血液為食后,病毒基因組和感染性病毒在體內潛伏的時間。最后一步,獲得了進一步的概念驗證數據,證明節肢動物通過攝入被ASFV污染的血液而傳播。總之,傳染性病毒的檢測在大多數基質中相當有限,而病毒基因組的檢測在整個研究期間是可能的。
然而,在較低的溫度下,病毒在飼料基質上可以穩定幾天甚至幾周,尤其是在甜菜和土豆上。青草、青貯草和青貯玉米在任何時間點都分離不到病毒。對該病毒在節肢動物體內可檢出性的研究表明,根據溫度和攝食量的不同,該病毒通常在一定時間內可檢出。在低溫條件下,穩蠅的病毒檢出率超過了預期,超過168小時。飼喂試驗未導致豬感染。然而,這種概念驗證研究的力量是有限的。
總結
在過去幾年中,非洲豬瘟(ASF)已成為大流行,在歐盟內部受影響的野豬種群是該流行病的主要驅動因素。這種情況帶來了新的挑戰,即需要對在受影響地區收獲的農產品進行風險評估,這些農產品有可能接觸受影響動物的尸體或體液。
為響應“非洲豬瘟病毒在飼料、墊料和機械載體中的生存及其在病毒傳播中的潛在作用”(GP/EFSA/ALPHA/2021/09)的呼吁,該聯盟開始提供關于非洲豬瘟病毒(ASFV)在植物源性飼料和墊層材料中的穩定性和滅活(存活)的可靠數據。考慮到歐洲的生產參數,我們選擇了14種相關的飼料和墊料,即青草、青貯草、干草、樹皮、泥炭、木屑、青貯玉米、油菜籽、大麥、小麥、燕麥、秸稈、土豆和飼料用甜菜進行了詳細的穩定性試驗。所有基質都被ASFV人工污染,并在5種不同的環境條件(-20℃、4℃、10℃、20℃和37℃)下保存長達9個月。
在不同的時間點使用實時PCR進行病毒基因組檢測和易感原代和/或永久細胞上的進行病毒分離,評估重復樣本(至少在三次技術運行中測試的生物三重副本)。為了便于對病毒分離的評估,采用適應細胞培養和/或熒光標記的ASFV毒株加入陰性豬血中進行篩選。對最近的德國ASFV毒株(來自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重復了關鍵時間點。通過在干草、秸稈和小麥上使用有機酸來降低風險的概念驗證完成了這些研究。
研究表明,在進行穩定性測試時,方法是一個關鍵問題。盡管存在技術障礙,但使用原代細胞的現有系統提供了最敏感的結果,因此更可取。
病毒基因組的穩定性被認為是非常高的,因此病毒基因組可以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和很長的時間內檢測到也就不足為奇了。青貯、青草和干草的基因組檢測比較困難。這些問題只能通過適當的提取方法來部分克服。我們假設這些抑制作用仍然表明非常迅速的失活。
對于傳染性病毒的檢測情況則不同。盡管進行了多次嘗試,但這種傳染性病毒只能在少數樣品中檢測到,而且只能在較低的溫度下檢測到。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病毒經常在甜菜和土豆中被檢測到。在這里,病毒在代表深秋的低溫下存活了幾周。
墊料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病毒的檢測僅限于較低的儲存溫度和較短的時間。在4℃下,除一個樹皮樣品在28天后仍保持弱陽性外,通常在7天后發生失活。即使在10℃下,7天后也只有樹皮檢測到了一次。在實驗條件下,在中等溫度下保存總是適合于滅活病毒。用丙酸處理幾乎沒有額外的緩解效果,這與普遍較低的檢出率有關。
雖然公認只有鳥thodoros屬的軟蜱可以作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的有效生物載體,即復制病毒并維持其在其階段,但其他吸血節肢動物作為機械載體的可能作用仍在討論中。特別是,在目前的非洲豬瘟流行中觀察到的季節性,在夏季的幾個月里,養豬場爆發的趨勢非常明顯,這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節肢動物媒介是否可以在疾病動力學中發揮作用,作為感染野豬種群和家豬之間或家豬場內部和之間的橋梁。該研究聯盟旨在提供關于機械媒介在非洲豬瘟傳播中的作用的可靠數據。詳細研究了代表性節肢動物在食用感染性血液后攜帶感染性病毒的時間。為此,調查了白紋伊蚊和鈣紋伊蚊的實驗室菌落以及野外捕獲的虻。
文章內容轉自Sandra Blome, 7, 2024, Pig Progress
上一篇:保育仔豬如何飼喂粥料
下一篇:如何控制仔豬死亡率